湖北清江画廊、三游洞旅游推介会在石家庄举行

时间:2013-01-23 11:01:15 来源: 客运站

  山川险峰、峡谷幽深、百岛湖、仙人寨……“八百里清江八百里画廊”就是对湖北清江的赞誉。4月18日上午,由湖北省清江画廊风景区、三游洞风景区联合石家庄市天鸿旅行社,共同举办的“清江画廊、三游洞旅游推介会”在河北军区西招迎宾楼隆重举行。

  此次旅游推介会得到河北省旅游界广泛关注,石家庄市旅游局主管领导莅临参加,推介会还吸引力了全市200多家旅行社负责人及旅游爱好者。来自湖北清江画廊风景区的毛兴华董事长和三游洞风景区的副总经理向俊峰分别向与会嘉宾介绍了两个风景区的旅游资源和文化观产业。

  清江画廊风景区位于三峡·宜昌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涵盖隔河岩大坝以上至水布垭盐池温泉,沿清江一线的所有旅游景观及景区景点。当前重点打造的是倒影峡、仙人寨、武落钟离山等三大景点。清江画廊风景区属湖北省省级风景名胜区和旅游度假区,也是国家林业局批准建设的国家森林公园和湖北省旅游局命名的全省四大甲级旅游风景区之一。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的宜昌,在三千平方清江画廊公里的土地上,哺育着43万汉、土家、苗族人民,其中土家族占48%。发源于利川的清江,是土家族的集居地,世世代代生息繁衍于此的土家人民,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展示出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

  景点简介

  水经注里德介绍

  清江母亲河《水经注》记载:“……水色清照十丈,分沙砾。蜀人见其澄清,因名清江画廊清江。”清江是土家人的母亲河,洋洋洒洒八百里,宛如一条蓝色飘带,穿山越峡,自利川市齐跃山发源逶迤西去,横贯鄂西南10多个县市。随着隔河岩、高坝洲、水布垭三级水利枢纽工程的相继建成,长阳占据地理位置上的优势,在其境内形成了“一坝(隔河岩大坝)两库(隔河岩库区、高坝洲库区)”的独特旅游资源。水域面积的扩大,百岛沉浮风光的凸现,使得清江长阳秀丽的山水风光更显妖娆。清江自历史的发迹,留到今天,养育了多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土家儿女,也孕育了山歌、南曲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撒叶儿嗬等灿烂的土家民间文化。

  民族之源

  从清江画廊旅游码头乘船逆江而上25公里,有一座古老而神奇的山,这山峭壁峻岩、草木葱茏,四面浩波环绕,点点船帆浮游。这就是土家先祖巴人的发祥地武落钟离山。据《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记载:“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樊氏、巴氏、瞫氏、相氏、郑氏,皆出于武落钟离山。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之子生于赤穴,四姓之子皆生于黑穴。未有君长,俱事鬼神,乃共掷剑于石穴,若能中者,奉以为君。巴氏子务相独中之,众皆叹。又令各乘土船,若能浮者,当以为君。余姓悉沉,唯务相独浮。因共立之,是为廪君”。廪君肩负重任,甩众从武落钟离山出发,朔清江西徙至盐阳。征服了盐水女神,继而“君乎夷城”,这就是历史上存在了数百年之久的巴国前身。史书的记载、文物的发掘、历史的考证,全方位论证了清江画廊·武落钟离山就是土家族人的发祥地,两千多年前“下里巴人”的故事就来源于这里。武落钟离山是一个民族的圣山,千百年来,她就这样静静地站在清江岸边,用她博大的胸怀,养育繁衍了当今802万土家人,在中国少数民族的历史上,写下了沉甸甸的一章。

  画廊美景

  “八百里清江美如画,三百里画廊在长阳”。清江是一首抒情的诗、是一曲优美的歌、更是一幅迷人的画。三百里的清江画廊,境内峰峦叠嶂,数百翡翠般的岛屿星罗棋布,灿若绿珠。犹如黛江水烟波浩渺,高峡绿林曲径通幽。人称清江有长江三峡之雄,桂林漓江之清,杭州西湖之秀。这里被赞为东方的多瑙河,被称为桨声灯影的梦乡!

  三游洞风景区位于宜昌西北的南津关西陵山上,背靠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口,面临下牢溪,洞奇景异,山水秀丽。三游洞生于绝壁之上,地势险峻,有栈道可达。其形如覆蓬,冬暖夏凉,洞室开阔,约深30米、宽20米、高10米。洞中横排3根钟乳石柱。洞顶之悬石,击之有声,名为“天钟”;地面之凸石,跺之有声,取名“地鼓”,故有“天钟地鼓”之说。北宋年间,苏洵、苏轼和苏辙父子同游此洞,同样各题诗一首留于洞壁,称为“后三游”。三游洞即由此而得名。

  景点概况

  三游洞

  进入山门之后,您可先左行,去探三游三游洞洞。三游洞生于绝壁之上,有栈道可通。洞宽约20米,高10余米,深约30米,洞中横排3根钟乳石柱。洞内列有历代碑刻,洞外崖壁上刻满历代客的诗文。洞顶之悬石,击之有声,名为“天钟”;地面之凸石,跺之有声,称为“地鼓”。这一溶洞,得名于唐代3个大文豪。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大诗人白居易由江州(今中,与其弟白行简途经夷陵(宜昌古称),在这里巧遇另一位大诗人元稹。3人遂结伴到西陵山一游。他们先是在下牢溪荡舟饮酒,酒酣,忽闻山崖上石间有泉声,乃弃舟登岸,援藤攀崖,登至山腰时,发现了这“天生一洞”。3位诗人兴奋之中,竟在洞中玩了个通宵。他们叹不绝口:“斯景胜绝,天地间其有几乎?”于是各自赋诗一首,书于崖壁,并由白居易“序而记之”。三游洞地势险峻,形如覆蓬,冬暖夏凉,洞室开阔,呈不规则长方形,深约30米,宽约23米,高约9米,是古代地下水沿岩层岩面不断溶蚀,并经塌陷而形成的石灰岩溶洞。它的地层地质年代为寒武纪,距今约五亿至六亿年,洞中岩石褶皱起伏,断裂纵横,千姿百态,有似圆若方的钟乳石柱三根,垂直平行横列,将洞隔成相通的前后两室:前室明旷,诗文满壁;后室幽奥,旁有耳洞,可通于外。后室顶部空圆若悬钟,以石投击,其声如钟,石子落地,其响如鼓,故有“天钟地鼓”之说。三游洞景色奇丽,曾被古人喻为“幻境”。历代途经夷陵(宜昌)的人,大都到此一游,并以楷、隶、行、草各种字体和诗歌、散文、壁画、题记等形式写景抒怀,镌刻于石壁之上。至今洞内外尚存有宋代欧阳修题记、明代重刻之《三游洞序》等各种壁刻和碑文40余件,留下了宝贵的文化史料。

  至喜亭

  三游洞前,是清澈碧透的下牢溪,水石相击,飞三游洞珠溅玉。沿洞旁小路登上山顶的至喜亭,西眺可见大江雄姿;在那峰峦叠嶂之中,长江像一把利斧,辟开一线通道,直泻西陵峡口,激流咆哮,破门而出,流经三游洞旁,则水势转平,江面豁然开阔,呈现险夷交替之奇观。三游洞不仅是著名的古迹胜地,同时也是重要的革命遗址。土地革命时期,这里曾是中共鄂西特和宜昌县委的地下交通联络站,当时庙中“道士”有的是我党地下交通员。解放后,1958年3月1日,周恩来为实现毛泽东“高峡出平湖”的宏伟蓝图,造福子孙后代。

分享到: 0

免责声明:客运站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随时随地查汽车时刻、查汽车站、看客动资讯,客运站手机网一手掌握! 手机输入: m.keyun100.com
热门高铁资讯 更多

最新专题推荐

五一

端午

12306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