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讯 7月伊始,各地中小学生已进入快乐的暑期生活,而未成年人意外伤害的高发时段也悄然而至。近来,我国各地连续发生中小学生溺水等安全事故,再次敲响了学生暑期安全问题的警钟。
7月2日下午,安徽合肥郎溪中学7名学生在考试结束后外出游泳,因发生意外,4人溺水身亡;6月26日,江西南昌一村庄留守三兄妹同时溺亡;6月23日,湖北当阳市6名刚结束中考的学生在下河游泳时不幸全部溺水死亡;6月22日,广西钦州市东场镇高塘村5名小学女生在水潭边玩耍时落水,最终3名不幸溺亡;6月份,新疆三地共有16个孩子溺亡……
据公安、教育等业内人士分析,溺水、交通事故、上网、独自居家是暑期可能对学生造成危害的四大主要威胁。而溺水之所以首当其冲,成为暑期最大的安全隐患,和暑假的天气特点是密不可分的。此时我国正处于炎热的夏季,为了消夏避暑,放假在家的孩子们喜欢到水边去玩,野泳的孩子们没有监护人在场,极易发生意外情况。
溺亡事故频发再次引发广泛关注。近日,一条“广东东莞道滘镇村民民间救人方法”的微博被疯狂转载。微博内容显示,当地村民从河里救出两名溺水幼儿,孩子已没有呼吸,村民用当地特有的急救法,攥着孩子双脚,倒背着孩子跑步。几分钟后,小男孩吐出几口水来,哇地一声哭了。又跑了起码10分钟,小女孩也从死神的手中被拉扯了回来。济医附院急诊科的专家表示,这是民间的土方法,并非一定适用于所有溺水儿童。抢救溺水儿童,还应采用科学的急救方式,先清气道、进行心肺复苏更重要。
而除了学习类似的救人方法,有关专家认为,高度重视学生的安全警示教育更为重要:尤其是放暑假前,要组织暑期安全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事故防范、人员救护等方面的基本常识和技能的学习、演练。暑假期间,学校老师和孩子们之间应通过一定的方式保持必要的联系,不要让孩子们在漫长的假期里完全成了“断线的风筝”。特别是留守儿童,更需要学校和社会的关心。(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