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客家土楼旅游终极攻略
手机订火车票曾在201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表决通过,福建土楼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6个,福建省第二个世界遗产。这次表决通过的10处46座土楼,遍布在南靖、永定、华安三县广袤的群山峻岭中,其中南靖县有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和贵楼、怀远楼等20座。群星璀璨,一日难以遍览,选其精华当为上策。
具有标志性的土楼建筑
田螺坑四菜一汤
我们首先从书洋镇出发,走一个圆,几乎可以饱览南靖最具代表的土楼。顺时针而行,依次有田螺坑土楼群、裕昌楼、塔下村、河坑土楼群、石桥村、怀远楼、云水谣古村、和贵楼。从书洋镇出发10公里到曲江村的河坑土楼群,左行4公里抵山中水乡塔下村,3公里后抵下坂村,再走5公里到田螺坑土楼群,翻山12公里回书洋镇,然后北行7公里到怀远楼,回头一路游览云水谣古村落及和贵楼。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以来,地方政府加大投入,基础设施突飞猛进,环境卫生日新月异。如今,崭新的水泥路连缀起散落山野的景点,书洋镇附近正大兴土木,不久将成为游客集散地。山路弯弯,林木葱郁,期望的心绪随变幻的景物起伏。
一路上坡,或缓或陡,十公里的山路转眼甩在身后。没有走进河坑村,直接爬到村庄对面的狮子山观景台。从摄影的角度,这里是拍摄土楼群全貌的最佳位置。只见青山之间,点缀起座座或圆或方的土楼。土楼周边田园连片,一条溪水绕村流过。顺溪水望去,潺缓的溪流从村中土楼间蜿蜒穿流,高抵错落的瓦顶与起伏的山峦遥相呼应。细瞧,七座方形土楼与七座圆形土楼构成两组地上北斗七星的星象奇观,犹如天成。在溪水和绿树映衬下,土楼如仙山楼阁,充满田园诗情和山村画意。这是一处张姓人聚居的村落。据说,开基祖张仕良因河坑四面青山怀抱,土地肥沃,遂从石桥村迁此居住。其子张六益于明朝嘉靖年间动工兴建最早的土楼朝水楼。随着人口增多,张氏后辈又相继建起了永盛楼、永荣楼、绳庆楼、永贵楼、阳照楼、南薰楼、裕昌楼、春贵楼、晓春楼、永庆楼、裕兴楼等13座土楼。从朝水楼到永庆楼落成,时间跨越423年。
观景台上远眺河坑村
河坑土楼群以法天象地作为规划布局理念,14座方圆土楼一次规划分批建成,单体土楼采用夯土墙与穿斗式架构共同承重的方法,建成两层以上封闭式围合型民居建筑。楼群座落在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山地溪畔之间,是福建土楼中最密集的土楼群。这些土楼中,最有文化内涵的是绳庆楼。它建于清朝康熙38至41年,祖堂上至今悬挂着清乾隆癸未年制的德式乡闾牌匾,堂内有木雕狮子夯梁,墙上有梅兰等花草彩画。建成最早的朝水楼,楼高三层11.3米,楼底墙厚1.66米,令人稀奇的是无石砌地基,仅在墙体外嵌砌一米多高的鹅卵石。距今四百多年的朝水楼,至今仍住有8户人家。
河坑村远景
带着对北斗七星的遐想,旅行车很快到了塔下村。塔下村是首批中国景观村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有人称塔下村是山中水乡,有人誉为闽南周庄,更有人说可媲美湘西凤凰。在村口下车,必须改乘电瓶车进村,可见村人对环境的重视,对祖宗遗留的爱惜,当然也有垄断经营的痕迹。
一弯精灵清澈闪亮的溪水从山坳穿过,村庄两头各一圆形土楼遥相呼应,酷似八卦太极,因而塔下村又被称为太极塔下。沿溪两岸,47座形态各异的土楼依山而建,高大雄浑,气势恢宏,方形、圆形、围裙形、曲尺形,造型各异,形成一处蔚为壮观的土楼群落。
塔下村
青苔石阶,细木板小楼,错落老屋中的小道
塔下村几乎全村人都姓张,与其它村落的土楼相比,塔下村的建筑显得柔媚许多。长满青苔的石阶,细木板盖成的小楼,穿行错落老屋中的小道,令人有时空错乱之感。村中最有特色的建筑,莫过于建于清康熙年间的张氏祖祠德远堂。祠堂坐北朝南,前有庭院和围墙。堂后一征眉月形斜坡草地,芳草葱郁宛若天然地毯。堂前正中一口半池塘,边上耸立着23根十几米高的雕龙石刻,杆柱浮雕蟠龙,腾云驾雾,势欲腾飞,如一片石林,高耸入云,庄严肃穆。
塔下村建筑柔媚
村中最有特色的建筑,莫过于建于清康熙年间的张氏祖祠德远堂
村民介绍,古时为勉励塔下族人发奋读书,便在族规中规定,凡中举、中进士或取得一定官职的乡贤,可在祠堂前竖石龙旗杆,上镌刻姓名、官衔及立石龙旗杆的年代等文字。旗杆分基础和主体笔身两部分,其座有方形、六角形和八角形,主体笔身又分下、中、上三段,下中段之间用方石盘榫接,上段用圆盘石衔接。文官的石龙旗杆顶端饰物为毛笔峰,武官则镌坐狮,给人以静穆、严肃、荣耀的感觉。后来经约定,村民长寿百岁以上者也可为其竖一根石龙旗杆。据考证,德远堂的石笔是目前全国保存最多、最完好的石龙旗杆群。这是闽西南客家人重视文明教化及传统文化思想的历史见证物,成为一道稀世罕见的文化景观。
石龙旗杆
村中另一有特色的建筑是已有200多年历史的裕德楼。这座中型圆土楼,坐西北向东南,背依青山,清澈溪水自门前缓缓流过,其特别之处在于后半楼只有一堵半月形的围墙,形成了一半高一半矮的奇观。在远处半山腰观看,犹如女孩子飘逸的围裙,故有人称之为围裙楼。行走在村中,溪水相伴,鸡鸭闲游,纯静的乡风洗涤得身心舒缓,只想沉入其中。沿河溪两岸的古村居屋檐下,悬挂起串串红灯笼,如过节般渲染得村居喜气洋洋。如今,土楼的名声越来直响亮,吸引无数游客前来,村居里的服务设施随之完善,客栈开起来了,饭馆开起来了,卫生条件大为改善,就连村民的精神风貌都常常带着喜气客气。边走边想,这样的村居,适合慢慢体味,这次来去匆匆,如走马观花,只浅识一二,以后应另选佳日,在村居里住上两日,做一回村客才算真来了塔下。
一半高一半矮的裕德楼奇观
古村居屋檐悬挂起串串红灯笼
溪水相伴,鸡鸭闲游,纯静的乡风
沿溪水回走,很快到了下坂村,这个村最具代表性的是裕昌楼,俗称东斜西歪楼。从外观看,这座圆形土楼与其它土楼无异,但走进去,抬眼望,映入眼帘的几乎所有梁、柱都呈歪斜关,眨眼之间,仿佛这座年代久远的土楼就要坍塌下来。视觉的冲击力不能不激起你的好奇,好奇得心胸充满震憾。这座楼建于元未明初,高五层270间房,为刘、罗、张、唐、范五姓族人共同建造,因此,整座楼分为间数不等的五大卦,每卦设一部楼梯,每个家族各居一卦。楼五层结构,每层54间大小相同的斧关房间,底层为厨房,家家厨房有一口深1米、宽0。5米的水井,井水清净甘甜,拿瓢伸手即可舀水。楼内天井中心建有单层圆形祖堂,祖堂前天井用卵石铺成大圆圈,等分五格,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
沿溪水回走很快到了下坂村,这个村最具代表性的是裕昌楼,俗称东斜西歪楼
裕昌楼内景
当年,土楼建成不久,楼内回廊木柱便开始从左向右倾斜,最大倾斜度为15度,看起来摇摇欲坠,但经受几百年风雨侵蚀和无数次地震考验,至今依然如故,有惊无险。据居民传说,当年建楼时统一规划,泥水匠和木匠由各姓人家轮流供饭和照料。由于建楼并非一年之功,时日久了,主人对待师傅便有如自家人,慢慢不如初时那么细心周到了。在两家交接供饭的一个晚上,山间来了寒流,下起了霜,冻得人们手脚发麻。那天,供完一轮饭的人家以为没事,便安心早睡,另一家准备明日早起煮饭,天一黑钻进被窝呼呼入睡。冷得难以入眠的几位木匠师傅,干脆披上衣服到工场挥斧舞刨加班取暖。他们本想主人会送来热腾腾的夜点,不料时过半夜仍没动静,饥肠辘辘的师傅们有了埋怨,便分工匆匆锯了几个榫头,凿了几个榫眼,叹息着钻入冷冷的被窝。不知是木匠师傅夜里饿得精神恍惚还是有意作弄,加班做出的榫头太少,榫眼太大,凑起来便都松松的。主人没发现,师傅也没重新制作。无巧不成书。
古老的裕昌楼
楼建到七层,瓦片未盖完,一群外乡人到楼后山上扫墓祭祖,燃放鞭炮和响铣,烧了许多纸钱。这时,忽然刮来山风,引火烧掉七楼桷枋的杉木柱,盖上去的瓦片全塌落破碎。炎熄灭后,楼主人嫌七楼晦气,干脆连六楼一起拆掉,在五楼重新钉桷盖瓦,并在楼内盖了一座厅堂和一圈平房,祈盼楼包厝代代富,厝外楼子孙贤。五层圆楼盖顶后,要等墙体基本干透,才能铺松木楼板,隔各户房间,一般要等一两年。这期间,新楼空荡荡,少有人管。不知过了多久,土墙干得很坚实,而椽、梁、柱都全变得歪歪斜斜,似有倾倒散架倒落的危险。木匠师傅领完工钱早已回家,主人干瞪眼,七嘴八舌议论,多数认为是哪一家对木匠照料不雕,加上拆除六七两层的震动所致。交接供饭的两户人家忽然想起那个寒夜,好不后悔。再过一年,见楼内的椽、梁、柱作都坚实牢靠,楼身没歪,各姓人家便开始在各自单元隔间抹壁安门窗,并陆续入楼居住。
繁华的裕昌楼
有天傍晚,忽有一只老虎入楼来,在楼下回廊走一圏,又慢慢爬上二楼回廊走一圈,才不声不响从后窗跳出去,始终不发虎威,不伤人畜。说来也怪,老虎跳出楼外,却撑起前脚坐在山坡,细细看过圆楼才轻轻吼一声。这一声,楼里人听得分明。刘姓人家说,这是叫好声,为建楼祝贺,好事,而其余四姓人家却说,老虎入楼,有一次就会有两次三次,日后凶多吉少。不久,罗、张、唐、范四姓人家一怕虎凶,二怕楼垮,便贱价把各自的单元房间卖给刘家,自己迁往他乡定居。刘家置了全座圆楼后,对歪歪斜斜的梁柱进行认真观察研究,得出由于梁柱的相依相靠相接相连才散不了垮不了。于是,这奇妙的歪斜,便成了楼里人齐心创新业、和和睦睦过日子的一面镜子,并在楼门贴上裕及后昆克勤克俭成伟业,德承先世维忠维孝是良规的对联作为楼训。一年又一年,这良规楼训,这梁柱哲理一直鼓舞着楼里克勤克俭,有志有力,齐心成伟业。
从裕昌楼出来,回头凝望,收费的门廊煞了纯朴的风景。倚山面溪的裕昌楼,犹如匠心世外桃源的下板村随游人的增多,渐渐染色了商业气,仿佛村人的脸上添加了金钱的欣喜。想想刚才楼内平地上,几乎摆满了摊点,虽大多是山野特产,但与朴实的原生态村居,恰是一个夸大的反差。可是,只有这样,才显示了生活的真实。
旅行车绕了几个弯,爬了几个坡,一处群状的土楼呈在前方的半山腰上。田螺坑因地形象田螺,四周群山高耸,中间地形低洼,形似坑而得名。但仔细观察,田螺坑实则座落在山坡上,上离山顶下距谷底都有相当距离。站在高处的观景台俯瞰,四座圆土楼簇拥着一座方土楼,如盛放的梅花,美妙奇特,难怪被人称为四菜一汤,确实意在其中。
田螺坑因坑而得名
五座土楼分别是方楼步云楼,三座圆楼和昌楼、振昌楼、瑞云楼和一座椭圆形文昌楼环绕周围,依山势错落布局。目前,田螺坑土楼群美誉极多,2001年1月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11月公布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评为首批中国景观村落,2012年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个村为黄氏家族聚居地。元朝末年,黄氏祖先黄希贵带着儿子百三郎,从福建永定县奥杳出发,翻山越岭迁居此地。从地理位置看,田螺坑处在八卦方位的乾、坎、艮三吉方,在上、中、下三元运势中,乾、艮行吉运时间最长。田螺坑为艮方,三吉方之一,因而所建楼宇的厅堂均为艮位,坐艮为其一大特点。而且,田螺坑右水倒左,天作之合,自然形成安居好地方。明洪武初年,百三郎经风水师指点,在搭建草棚的地方修建一座高三层、单层20开间的圆形土楼和昌楼。其后在下方田野上建一座宗祠江夏堂,以怀念祖先。黄氏传至12世后相继兴建步云楼等土楼,直到1996年兴建文昌楼,前后跨越600多年。始建于1796年的方楼步云楼曾被土匪烧毁,1953年在原址按原样重新修建。据专家考证,各座楼之间均采用黄金分割比例建造,彰显了勤劳乡民的聪明智慧。
方楼步云楼
椭圆形文昌楼
从公路下车,一个缓下坡,要步行近两里到土楼,路面不宽,一辆汽车勉强可过,但不允许汽车通行,只能步行前往。天气暖,天空晴得晃眼。田园一派秋后的萧条,但周围的山葱绿异常。正对土楼的下和上的公路边,各修了一处观景台。下仰视,远观土楼雄姿;上俯视,中看土楼全貌。进得土楼,居民闲适的人身随处可见,一幅纯美的生活图景由远而近,由外而内,把游客也融合进详和的氛围里。不论走到哪里,居民客气地打招呼,脸上绽开的笑容,每一个细纹里都蓄含了欢迎和感激。真想坐下来,跟老人聊几句,哪怕问一声高寿,也能沾点村居的清闲气,让匆匆的身心静下来,享受片时的安逸。
楼群间均采用黄金分割比例建造
天色渐渐暗下来。旅行车走在山溪间,向县城。车内一刻不曾清静,土楼的话题会经久不衰,哪怕这次行程结束,因为土楼的精魂已染透在精神里。
客运站微信号:wwwkeyunzhancom
-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客运站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
- 运狗一只 (2019-03-26 07:18:31)
- 客运:昆明至富源 (2019-03-26 03:58:03)
- 徐州朝阳到首羡几点车 (2019-03-25 17:03:04)
- 去找女朋友 (2019-03-25 09:52:34)
- 时间查询 (2019-03-25 08:44:02)
- 岱崮到临沂有几点的车 (2019-03-23 09:05:56)
- 宝清客运站 (2019-03-23 06:43:44)
- 永和开发区 (2019-03-23 02:44:14)
- 文山到东莞的大巴在那个汽车站 (2019-03-22 21:27:13)
- 赤峰到香河客车的随车电话是多少 (2019-03-22 09:28:13)
-
最新汽车票 >>更多最新汽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