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休闲游游记攻略

手机订火车票
时间:2013-04-04 10:49:59  来源: 客运站

  第一天

  五月間連日來工作繁瑣, 心情緊繃, 精神有些疲憊, 遂興起尋找個清靜地方充電休息一下. 我本就響望在西湖邊小住上十天八日, 不要預訂任何行程計畫, 最好整日坐在湖邊發呆, 因此臨時動議, 說去就去、在攜程網上找到一處評語頗佳而且遠離市區喧囂的小旅館, 地點在茅家埠, 步行十分鐘就到西湖邊. 再下載一些攻略遊記, 作好準備工作.

  五月卄三日清晨由桃園機場轉經香港飛往杭州. 如今雖已有臺北至杭州直航包機, 但班次少, 座位緊張, 價格又貴三成. 沒道理! 反正我不趕時間. 兩岸現下正在研議改包機為班機, 屈時航次會大幅增加, 票價會更合理, 期待它盡速實現.

  抵達蕭山機場己是下午兩點半, 出關手續很快速, 主要因為有足夠的檢驗人員,且態度和善, 笑面相迎, 給遠來遊客留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 機場面幅不大, 但很新很清潔. 如在洗手間就見一清潔員不斷在拖擦地板, 裡面也是很乾淨, 毫無異味. 這雖是些瑣事, 但能作到這一層次, 在在彰顯出杭州市政府的用心及効率.

  由機場乘大巴至武林門, 票價2O元. 原本計畫很簡單的叫計程車至旅店, 但問題來了, 車子蠻多, 且有半數為空車, 奇怪的是要麼呼嘯而過, 要麼暫停下問去那裡, 一聽去茅家埠, 即連連搖手謂方向不對, 這就怪啦, 計程車也有方向限制? 有一好心路人見我在苦等, 告訴我每日下午四至六點半,師傅換班, 除非朝他換車方向, 不然沒時間載客. 據說有人曾等了一個多小時. 而六點後則空車滿街跑. 令人費解的是為何不能錯開時間換班, 構成不便不說, 萬一有急事或病患, 豈不會誤了人家大事? 我等了大約20分鐘, 即有一無照"山寨車 停下來, 車資開價40元, 我知道計表約需20元, 幾經還價, 以30元成交.

  這次入住怡箂連鎖 旅館, 座落在一巷內, 環境相當清靜, 我住三樓, 入夜後聽蛙鳴蟲叫, 清晨被鳥聲喚醒, 出門左邊皆是農家菜館茶室, 響晚遊客人潮離去, 人約黃昏後, 大樹下沏一杯茶閑坐, 應有相當情調, 只是我獨自一人, 就少此雅興了, 還不如買點滷味回旅店看電影. 怡箂房間很小, 一人住還可以接受, 房內外布值相當雅致, 唯因太小而無箱子擺值架, 很是不便, 我只好把行李攤在床上.

  早餐是由一對老夫妻打理, 他倆人超和善, 知我一人來自臺灣後, 很是照顧我. 早點花樣不多但已足夠, 主食有稀飯, 饅頭, 紅薯及拌麵. 佐菜有油條, 榨菜, 煮蛋, 醬瓜, 鹹鴨蛋, 炸花生米, 及豆腐乳. 口味絕對家常, 親自熬煮. 住下兩三天后, 張大叔還特意為我包了鮮肉餛飩, 個兒特別袖珍可愛, 一碗可盛二三十個, 口味好不用說, 那份情更可貴. 我也特別喜食他們的稀飯, 稠度適中, 米香濃郁, 佐以新炸花生米,香糯豆腐乳, 吃下去滿腹舒坦, 比牛奶土司不知要好多少倍. 我也住過三千元一晚酒店, 中西早點一字排開, 琳琅滿目, 不下百種選擇, 但一個人肚子有多大, 能吃多少? 開始一杯冰冷鮮橙汁下肚, 就酸酸的搞的胃直翻騰, 其他那些點心起司, 再精緻也比不上孔大嬸的一碗熱稀飯.

  第二天

  頭一天先至各處走走, 熟習一下交通狀況及景點位置. 旅舍外有K27, 遊 字2,3,6等公車, 非常方便. 我乘K27路, 經嶽廟, 斷橋, 至少年宮站, 馬上辦理一張Z卡, 押金200元另預付100元. 憑此卡可于市內800餘處領或退自行車. 租金頭一小時免費, 第2, 3 小時2元, 再久每小時3元. 杭州市政府提供兩萬多輛自行車供市民及遊客使用. 據我所知, 全世界只有荷蘭有類似便民政策, 不但疏緩交通壅塞, 減低空氣排放, 更能借機鍛練體力. 而騎車漫遊西湖更能體驗她的嬌柔妍麗. 另外可在乘公車時刷卡, 不需常備一堆硬幣, 誠乃杭州市政府一大德政.

  辦妥Z卡, 立即領一輛車遶湖一周, 知道各景點位置, 走走停停大約需二小時, 一路全為平路, 毫不費力. 蘇堤, 斷橋可通自行車外, 其他環湖車道均在外週邊, 必須停車步行才能到達湖畔.

  此次旅遊, 輕裝簡行, 只備短褲三條, 長褲則只有穿上飛機一條. 來到杭州, 見男士衣著相當保守, 氣候再熱也只穿長褲. 路上有著短褲者多為老外觀光客, 而我雖來自臺灣, 但由外觀看不出. 再者年事已高, 雖已至可隨心所欲不踰距之境界, 縱然自己不在乎, 但考慮入境隨俗, 可免去一些奇特的目光. 因此立即騎車去延安路上啇場購買一條, 如此每日洗換, 十日內未曾動用短褲一次. 我出外旅遊, 各類衣物多隻帶兩套, 每日洗換, 不過數分鐘. 在夏日時最好帶一小瓶漂白水, 洗衣襪時, 數滴即可殺菌除臭, 保持衣服潔爽.

  買好長褲, 時巳過中午, 在就近見識下老娘舅中式速食, 果然名不虛傳, 價廉物美, 最貴一份老鴨套餐, 二十元有找, 有湯有菜有飯有蛋羮還有甜點, 絕對比麥當勞好吃又健康, 拜託也來臺灣多設分店.

  西湖巡禮一周, 只見處處花木扶疏, 井然有序, 每處均經細心照護修剪, 各種植被高低有致, 皆經專業策畫, 生意盅然, 未見有雜草荒蕪之地. 杭州市容整潔, 綠地之多為我個人所見世界各大都會之冠, 堪稱花園城市, 當之無愧. 紐約雖有中央公園頗具規模,但只有局部白日可供觀賞, 入夜後則暗藏邪惡, 平民避之猶恐不及, 甚至自己居所亦鎖門閉窗, 不敢外出, 而夏夜杭州, 扶老攜幼至湖邊納涼賞月, 大有人在, 生活品質優劣, 可見一斑. 臺灣大都會如臺北, 高雄, 亦為不夜城, 安全無虞, 但綠地規畫則不如杭州甚多.

  杭州能維持如此可佩市容, 乃依賴大批民工員警, 身著藍背心的清掃工人處處可見, 手持長夾及垃圾袋, 往返巡視清理, 你丟他撿, 晝夜不休, 如此換得賞心悅目的環境, 可見市政府用心之良苦, 但也感歎國人文明之不足. 如雖到處設有垃圾筒, 但依然有遊人無睹于此, 隨地亂丟而不願走數步至垃圾筒. 一個社會愈文明其人民愈有禮貌和公德心. 公德心者即顧念到別人的利益. 與我們先聖孔子所教無異. 溫, 良, 恭, 儉, 讓, 即是普世共認文明準則. 如果今日杭州沒了清潔工, 市容會不會數日淪為滿目瘡痍, 值得我們深思警惕. 一次在等公車時見有二小學生正在飲可樂休息, 喝完空罐擲於地上, 用腳一揣, 揚長而去, 而垃圾筒即近在眼前. 想到他們一生尚有數十年生命, 社會文明風氣進步有賴他們, 緩慢無期, 令人傷心感歎.

  明日開始各景點遊賞.

  第三天清晨乘Y2路公車直達靈隱寺園區, 門票25元, 進口處租一講解機, 走至各景點時自動開啟甚是方便. 飛來峯有許多年代久遠石雕字碑, 甚是可貴, 其中我最愛者是彌勒佛首現大肚歡喜造形, 生動傳神, 一改先前自印度, 漢化後溶入漢人民間. 在此同時, 觀音菩蕯亦由男子像演變成為一慈悲婦人, 更能深植百姓心中. 佛原本就有億萬化身相好, 因事因人方便施教. 多年前我曾遊過河南龍門石窟, 見泰半佛雕被削面斷肢, 殘遭破壞, 可歎千年華夏文物, 毀於一旦, 可悲又可恨. 而靈隱飛來峯諸佛像卻奇績般逃過此刧, 難道受菩蕯特別眷顧, 但願衪們能繼續平安度過又千年.傳入時之典型佛像進入靈隱寺需另購門票, 整座廟宇宏偉莊嚴, 建於山坡上深達五進, 面幅闊廣, 但因深藏林中, 並不覺其規模, 恰如靈隱其名. 羅漢堂內百余羅漢造型各異, 各具志趣, 不知是舊物抑新塑, 甚具藝術價值. 藏經閣內展出多種歷代珍貴收藏, 有佛像佛經及書畫等, 均有高度藝術價值. 寺內香火頗盛, 喜見宗教在百姓心中再次復甦. 反映出國民一般生活水準提升, 除物質滿足外更顧及到心靈上的渴求. 由而可促進社會和諧, 期望當局能繼續重建維護此方面傳統中華文化.游罷靈隱, 時己近中午, 在出口處餐廳吃飯, 見有西湖醋魚, 4O元, 得以首嘗渴望已久的經典杭幫菜, 味道確實沒令我失望. 飯後由東門搭游4路公車去雲棲竹徑. 過梅家塢在竹徑入口處下車, 天已開始飄落絲絲細雨. 見到高聳密茂的竹林, 青石板及鵝卵石鋪的小徑, 蜿蜒沒入林中, 相當的熟習. 當我幼兒時, 在那戰亂的年代, 曾隨父母在雲棲寺住過數月. 兒時種種情景, 歷歷在目. 慢步至洗心亭, 恰如我記憶中, 一池清澈的泉水, 曾是我學會游泳的地方, 恍然一甲子歲月已過去. 繼續前行至雲棲寺, 寺前廣場依舊. 拾級而上進入內院, 赫見建築面目全非, 絕非記憶中之古剎, 不僅規模很小, 且全是新建磚頭水泥房屋, 雖樣式多仿古, 但雜亂無章, 而且絕無那經長久歲月留下的痕跡, 震撼心腑. 想那雲棲寺初建于明朝, 雖不似宮殿之華麗, 但處處精雕細琢, 古樸莊嚴, 歷經數百年之經營, 殿宇眾多, 香火鼎盛不衰, 為佛教名剎之一. 歷代高僧輩出, 首推創寺蓮池大師, 為淨土宗八祖, 著有多種論述詮揚淨土教義, 影響中國佛教至深. 當年我雖弱不及冠, 但仍被雲棲寺諸環境所深深感動, 晨鐘暮豉, 永烙心中. 而今雲棲寺已遭浩劫, 蕩然無存, 只剩下一小偏殿. 世事無常, 正驗證了我佛說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不該執著. 但我為一介凡夫, 能不痛心.回程雨愈下愈大. 乘游4路至玉泉站轉K27路返回旅舍, 飯也不想吃了. 靈隱寺與雲棲寺命運遭遇迴異, 今夜要細細省思.第四天清晨早點後乘K27路公車兩站後抵杭州茶葉博物館, 此館顯為新近落成, 數棟新穎建築, 錯落有致, 外觀清新. 館前面對一小水塘, 花木經精心佈署. 遠處一大片茶葉示範田, 一條潺潺小溪, 清澈見底, 好一幅田園風光. 館內展出豐富多采. 從茶在中國的歷史沿革, 茶具的演化, 及整個茶文化的形成. 我個人最感興趣的是龍井茶整體的製成錄影. 依照傳統作法,最重要一步是炒焙殺青.這一步必須全程手工操作, 在一大鍋內, 老師傅赤手將青葉先壓後翻, 不斷的攪拌. 鍋面高溫, 如非動作熟嫻, 手肯定會被燙的滿是泡. 但只有如此, 方得形成龍井茶特殊的葉狀及清香. 每次炒焙需三四十分鐘, 全憑老師傅經驗拿捏, 方能達到色香味具佳的境界. 龍井茶之製成不易, 也難怪上等級有其高價碼的原因. 館內銷售部, 有多種中檔次以上散裝茶, 售價均在每市斤九百元至三千元間. 千元以上者皆清明節前採收新茶. 不但葉嫩味香, 且絕無殘留農藥. 因此如購買價位較低的明後茶, 建議先倒掉頭一泡, 雖很可惜, 但健康可保安全. 我趁機請服務員為我沏一杯千元級品嘗, 果然不比凡響, 絕非以前在臺灣喝過的淡而無味. 龍井為純綠茶, 本來就不會像烏龍茶之濃郁. 它的精華內涵, 需慢慢的引發出來, 水質溫度都很講究. 好龍井毫無苦澀感. 沏時第一泡聞其芳香, 第二泡觀其形色, 最後第三泡嘗其回甘. 三泡後我連茶葉也吃下去. 明前龍井均為最嫩的幼葉, 並無一點澀口, 反而口齒回甘, 久久不散. 綠茶葉含有豐富的兒茶素, 是強有效的抗氧抗老化及增強免疫力的保健品, 對身體益處大, 棄之太為可惜.茶葉博物館出來, 乘K27路公車至西冷印社參觀, 不需門票. 印社創立已逾百年, 社內多有明清古建築散佈在孤山山坡上. 園內古松修竹, 鳥語蟬鳴, 景致幽絕. 加上自來為文人雅士薈集之地, 遺下許多石刻碑銘, 有時間可以細細品玩. 最高處有國畫大師吳昌碩舊居紀念館, 介紹他一些生平事蹟.西冷印社出口左方正是中外知名的樓外樓飯店. 心慕巳久, 焉能錯過. 點了西湖醋魚, 龍井蝦仁, 宋嫂魚羹, 皆杭幫經點名肴. 本想再要一份他們最拿手的東坡肉, 但一人怎能吃下這許多, 只好留待下次. 說實在的, 樓外樓名氣太大, 來杭州還真必須來吃一頓才能有個交代. 但價格卻很嚇人. 一盤龍井蝦仁要128元, 吃的相當心痛. 再說西湖醋魚, 我日前在靈隱也點過, 比較起來, 味道稍有不同, 但很難說那個更好吃. 都很不錯, 只是價位上有很大差距.樓外樓出來走至斷橋頭, 看到蘇小小墓. 蘇小小為一千五百年前名妓, 很有文才, 與當時文人過往甚密, 但並無特別纏綿動人的故事, 能留名至今, 也算一奇事. 這時恰好有一輛電瓶遊覽車經過, 買張全程票, 40元. 繞湖一周, 駕駛慢行細說, 遮著太陽, 和風習習, 柳絲拂面, 實一享受. 只可惜中途不可上下車. 西湖環湖園林修整的清爽有致, 綠草如茵, 樓閣亭榭, 古色古香, 碧水萬頃, 無處不景. 同時也有許多員警維持秩序, 而遊人亦多有公德心. 環境如此美麗, 也就自動不忍心去破壞. 其實離開湖區, 各處依然很清潔, 道路寬闊, 綠蔭夾道, 公園綠地處處, 堪稱花園都市. 比被評為居質第一的溫哥華, 毫不遜色, 而更兼具東方之嫵媚.第五天今晨搭K27路公車二站至杭州花圃, 進入後見又是一超規模大植物園, 橫跨楊公堤與龍井路之間. 園內與其他公園一樣, 維修的非常整齊, 花木樓臺, 流水小橋, 到處賞心悅目. 也很欽佩市府有魄力保留如此大的地幅而不被建啇開發成高級住宅區. 在其他世界都市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花圃門前用Z卡, 領出一部自行車, 順龍井路騎向六和塔. 先至虎跑, 慢步沿溪水向內走去, 一路鬱鬱蔥蔥, 心悅神逸, 卡擦卡擦的猛按快門. 慢步行至頂處虎跑泉, 坐下叫了杯明前龍井茶, 50元, 雖然貴了些, 但其地, 其景, 其名, 其水, 放鬆品嘗一下也很值得. 見有本地人帶大小礶入內取水. 虎跑泉水沏茶特別甘甜, 虎跑被譽為天下第三泉, 其來有自.虎跑出來, 繼續騎向六和塔. 只見遊人非常擁擠, 大摡有幾個旅遊團同時抵達, 我就沒了興趣. 稍作休息後, 再前往九溪十八澗. 十幾分鐘到達後卻費了好一陣才找到還車亭, 原來就在入口廣場中央一圓建築內! 從外面不易察覺到. 順路前行, 沿途兩邊遠近皆是一級保護茶園. 原來此處生產的龍井茶特別高檔次. 一路並無特殊景點. 但見遠山疊翠, 近處茶樹連綿成行, 非常整齊有致, 步徑順一小溪蜿蜒而上, 幽靜清新, 偶見一二茶農忙著工作, 一片令人心醉的鄉土畫面. 行至盡頭有一小村落, 再往前朝龍井走去, 周遭漸行更現幽清, 進入一森林區. 古木參天, 路面改成石板邊以石椿修築. 更添意趣. 這段路叫乾隆路.傳乾隆下江南曾特為他修建. 約六公里後即抵楊梅嶺村. 路口有茶室. 有位姑娘出來攬客. 見她天生麗質, 真乃江南多佳人. 她說清明過後直到初秋, 都需要按期施噴農藥. 而採收也基本停止至秋後. 所以建議只買明前及秋後茶葉.由楊梅嶺乘游2路直達杭州啇業區, 領出一部自行車, 很快騎到解放路和中山中路口處, 很容易就找到網友推薦的奎元館, 點了碗招牌蝦爆鱔湯麵和小菜, 啤酒.據稱這是金庸每次必點的面. 果然味道和口感具佳. 價錢也很公道, 吃的心滿意足. 出來時買了包鹵鴨掌鴨脖子回去作宵夜. 真是美滿愉快的一天.第六天今天乘游3路去絲綢博物館參觀. 從茅家埠去西湖南岸共可乘遊2,3,6路. 遊3路程最遠, 要繞到龍井問茶, 然後由滿覺隴路至虎跑路, 再回到西湖南岸的南山路. 我若時間充足, 就乘游3路, 因為它一路風景美麗, 盤旋在山林中. 遠離環湖的喧囂.絲綢博物館展出相當精采豐富, 租一部解說機, 細細觀賞一番. 惟館內參觀者文明水準欠缺. 美中不足. 我認為不文明最具代表性的行為是肆意大聲喧嘩, 旁若無人. 再是隨時隨地清喉吐痰, 非但不雅,更不衛生. 我也常感奇怪, 中國男士們痰何其多. 而同樣人僑居國外後就沒有這毛病了. 可見是一種習慣問題. 期許國內自小學起多注重公民禮儀教育.館內有兩台仿古織綢機, 並雇有兩位師娘現場示範. 見到她們很熟嫻的將木梭在數十根挑起的絲線中快速穿插, 但每織一根打橫的絲線就需要五六道手續. 看起來一小時最多也不過織數公分長而已, 使人感會到古時人民的勤奮和辛勞.絲綢博物館出來, 再乘遊3回到斷橋處, 領取一部自行車騎到孤山路上杭州美術館入內參觀. 大摡恰逢建國紀念, 所以全館展出均為巨幅油畫, 題材都是描繪一些創國歷史上重要事件. 畫法全是五六十年代樣板超過真人的英雄模式, 除了鼓舞人心外, 藝術價值不高. 我當下正好也餓了, 就匆匆離開去尋找網友推薦的建龍小吃. 只知在近建國路和慶春路口, 但不知門牌. 在附近轉了半天終於找到. 店面很小. 坐下叫了碗餛飩, 一盤鹵鴨, 一份涼拌蕃茄和一瓶西湖淡啤. 一杯冰啤下肚, 寒氣全消, 配上味濃可口的鹵鴨, 只有一個字, 贊! 餛飩不用說, 個大味美湯鮮. 我愛食餛飩, 這次雖非上品, 但也很好吃, 而且十個一大碗才五元, 絕對物超所值.飽餐後騎車至蘇堤南端蘇東坡紀念館. 館內面積不大, 展出不夠精緻, 太過簡單, 惟在樓外牆上一長排石碑, 有蘇東坡的書法, 頗耐欣賞. 另外二樓牆上掛有一具古琴. 琴面古樸, 斷紋細緻可辨, 有條不紊, 顯然為一古物.晚飯本打算去外婆家, 這家飯館名氣也不小, 而且頗多好評. 騎車到後, 見到排隊等候人很多, 我不想進去擠, 就轉到另外一家老字號, 在仁和路上的知味觀. 點了有人氣的小籠包, 片兒川, 和醉白蝦. 又吃到撐的直不起腰. 其實平時我老人家吃的不多, 但這次來到杭州, 每餐都想趁機多嘗嘗正宗杭幫菜. 再是杭菜確實好吃. 在臺灣雖然名義上有各式菜派, 但經過了60年與大陸的隔閡, 原本的口味特色大都走了樣. 好像每道菜都台菜化了. 糖加的很多, 使我這外省人吃不慣. 而最令我這山東人不能接受的是臺灣的饅頭. 大多數不但軟趴趴的粘牙, 更加了糖和奶精, 簡直像吃蛋糕. 不過咱家的水餃, 在臺灣得到了發揚光大. 幾乎在全島任何角落都吃得到它.第七日昨日步行九溪十八澗, 有些疲乏, 今日想在就近湖旁閒坐一天. 茅家埠近處開闢了個新湖區, 遊人不多, 但真正能坐下來安靜看下書卻難得. 有位奶奶帶著兩個小孫兒, 顯然打算消寒終日, 我稍坐一會只好起身離去. 心想領部車子閒逛一會. 待騎到虎跑路突想到可趁機去爬五雲山. 精神體力為之一振, 乃直騎到九溪入口, 還了車子, 步行幾分鐘即至五雲山登山進口, 遂放慢腳步開始向上爬. 一路青山古木, 綠茵幽徑, 空氣清新. 雖然氣喘噓噓, 但邊行邊看, 一會一片竹海, 一會一片茶田, 一會走進蒼翠松林, 不覺登山之累. 一路石板鋪成, 很容易行走. 行約二小時抵達山頂. 五雲山上本有一道觀, 規模不大, 但頗有名氣. 當年乾隆亦至此遊玩過. 而今一如多數其他寺廟, 皆難逃一劫. 現在有一戶茶店. 我叫了杯明前龍井, 40元. 店家抬了張竹几擺在店前一株大樹下. 感覺很棒. 這次來杭州也在不同遊點喝過多次龍井茶. 茶好沒話說, 但茶具就不敢恭維了. 每次就是一個最普通的玻璃杯和一大保溫瓶開水, 毫無意趣. 保溫瓶的軟木塞子經常濕黑黑的, 令人心頭發毛. 如何能充份體會品龍井茶之精髓及樂趣, 殊為可惜. 我曾多次問茶室老闆為何不在茶具方面多用些心. 多謂喝龍井須欣賞它的形與色, 所以需要透明的玻璃杯. 另外絕不可加蓋而喪失它淡而明亮的香氣. 理由不錯, 但絕非合理的藉口. 杭州市已不遺餘力打造成世界級花園都市, 成積斐然. 唯其最獨具特色的茶文化, 卻較粗糙, 極待改進提升, 更增強應有之形像. 尤其相較其他茶類, 皆有他們特殊品茶道具. 如臺灣烏龍茶有精巧的小陶泥壺和一系列的道具. 呼籲品茶高士結合藝術家開發出一套適合龍井的獨有茶具.在山頂閑坐了一小時後,繼續前行. 下山有四條路線. 一為原路回九溪, 一為去雲棲竹徑. 此路最短, 風景亦佳. 三為至梅家塢. 最長的是至龍井問茶. 我選擇去梅家塢. 一路下坡, 很快就下到山底. 梅家塢是新興的遊點, 自梅靈遂道開通後交通方便許多. 有游4路公車. 村內茶室遍處, 飯店旅館也不少. 可以考慮為旅遊據點之一.第八日玉皇山位於西湖南端, 是西湖主要景點之一. 山上原有道觀多處. 全山植被茂盛. 竹林, 蒼松, 及許多不知名的樹木花草. 山中路徑錯縱交橫, 處處鳥語蟲鳴. 很難相信仍身在市中, 市區公車有多路可抵達. 由茅家埠可乘游3路公車直至玉峰插雲站下, 這是登山入口之一. 拾級而上, 馬上進入茂密的樹林中, 遠離了都市的喧嘩, 頓感心境為之一振. 玉皇山雖較五雲山為低, 但走起來更感吃力. 可能因連日來體力有些透支之故. 首先來到慈雲院, 內有數尊五代時石雕石碑, 很有價值. 再往上數十米來到一財神宮. 此處顯為在舊址上重建. 而這些仿古式的水泥建築, 毫無原建築之精緻細巧, 刷上鮮亮的彩漆, 顯得很粗俗, 無絲毫藝術可言. 雖然有些香燭, 但似乎不見道士招呼, 宗教氣息並不濃, 並無觀賞價值.買枝冰棒消寒, 稍作休息後, 繼續前進. 前面一處名櫻花田, 竹籬小園子裡有茅屋數棟. 原始樸實, 與四周環境相當配襯協調. 在這裡坐著欣賞一會後, 再向上至一主要景點紫來洞. 又是一處令人非常失望的地方. 除了洞口有一些古人留下的筆跡石刻, 值得觀賞外, 洞內空蕩蕩, 不見任何舊日雕刻. 洞前有一廣場, 可遠眺錢塘江及山下的八卦田. 但場內擺滿棹椅. 乃是個飯店, 完全霸佔去了遊人的空間. 因時近中午, 每桌擺滿各式菜餚沙鍋, 擠滿食客, 喧嚷有如市集, 徹底的破壞了山中應有的寧靜. 我就很感奇怪, 吃的漲漲的如何爬山. 後來才發現已築好盤山公路, 駕車上山, 飽餐一頓後驅車而下. 如此仁者樂山, 也蠻可歎. 從紫來洞再向上走, 石階更顯陡峭. 不遠即至玉皇山頂玉皇宮. 但不見有宮觀. 想必是舊觀已早不存在. 如今只見又是幾棟仿古建築, 原來又是一飯店, 俗不可耐. 山頂並無任何可供登山遊人休憩遠眺之處. 所有可立足的地方全被飯店所霸佔. 太過份了. 可悲又可恨. 可悲者中國數千年釋道叢林竟落得此般下場, 山林美景成了市井酒肆. 可恨者我們最足驕傲的文化遺產被如此糟蹋. 所幸如今政府確實在盡力維護所剩, 重新建設, 亡羊補牢, 但玉皇山的重建顯然不夠水準. 本期在山頂坐樹蔭下, 俯瞰西湖, 一杯清茶, 應該是多麼愜意. 如今只有匆匆離去.

  下山後乘游3路至長橋, 領了自行車, 直驅清河坊. 有自行車真方便, 二十來分種就騎到街口. 清河坊為一條仿古商店步行街, 兩旁有美食小館, 工藝品, 中藥鋪等. 因為時間尚早, 遊客不算多, 但已相當擁擠, 據說至夜晚掌燈後, 景色更美, 更熱鬧. 我素喜摺扇, 就在王星記買了把獨家黑扇. 打開一搧, 哇,一陣臭氣撲鼻. 據店負解釋乃來自特製墨汁, 內含有貴重中藥材, 愈臭愈有健體養身之妙. 姑妄聽之. 扇面以金墨小楷書詠西湖詩句, 另一面素描些景點. 說實在, 感覺上蠻俗氣的, 但王星記確有它百年不衰之由來, 就買了把收藏. 來清河坊另一目的是網上推薦的羊湯飯店, 另一個百年老字號. 幾經詢問, 就在近處一巷內. 內部裝潢的確有些年代, 也顯出歲月的跡痕. 點了一籠招牌羊肉燒賣, 十個才八元. 還有二串烤羊肉, 羊片兒湯, 還有一盤西湖填藕, 一瓶冰啤, 總共不到三十元. 味道果然好吃. 值得再來. 而亮麗的服務員小姐, 照呼勤快, 很有親和力, 還一再要我好吃就快再來. 老實說, 在杭州遇到的年輕女性販賣員, 絕大多數都很敬業, 態度友善. 反倒是中年級的常會表現有些火氣或不耐.明日將是來杭州最後一天, 必需辦理一些瑣碎的事. 退Z卡和買些禮品帶回臺灣. 這次杭州遊印象非常好. 杭州是一個優質的都市. 除了得天獨厚的秀麗景觀, 從民生各角度看來, 我可以感受到市政府的努力和建設. 杭州既是現代化而又能很協調的保留著中國獨有的傳統特色. 我已開始盤算秋天與老伴一起再來領略它的風采.

客运站微信号:wwwkeyunzhancom

分享到: 0
随时随地查汽车时刻、查汽车站、看客动资讯,客运站手机网一手掌握! 手机输入: m.keyun100.com

免责声明:客运站文章信息来源于网络以及网友投稿,本站只负责对文章进行整理、排版、编辑,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最新专题推荐

中秋

国庆

12306专题